曹操杀华佗歇后语

 杂七杂八   2018-08-17 14:04   782 views 人阅读  0 条评论

曹操杀华佗歇后语

曹操杀华佗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

曹操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文学家、而华佗则是历史上著名的神医,他医术精湛,为后人所敬仰。不同行业的两个人会有怎样的联系呢?歇后语曹操杀华佗是怎么来的呢?关于历史著名人物曹操的歇后语又会有哪些呢?赶紧跟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曹操杀华佗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讳疾忌医的释义: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曹操杀华佗的典故

据悉,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年少时,华佗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后被曹操杀死。据悉,当初,曹操为造建始殿,亲自挥剑砍伐跃龙祠前的梨树,得罪了梨树之神,当晚做了个噩梦,惊醒之后便得了头痛顽症,遍求良医,均不见效。后来有人为他引荐了医术精湛的华佗。

华佗认为曹操头痛是因中风引起的,病根在脑袋中,不是服点汤药就能治好的,需要先饮“麻肺汤”(按: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麻沸散”,是华佗发明的一种麻醉剂),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才可能去掉病根。

多疑的曹操以为华佗是要借机杀他,为关羽报仇,于是命令左右将华佗收监拷问,致使一代神医屈死在狱中,而华佗所着的《青囊书》也因此失传,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曹操杀华佗的故事。

关于曹操的歇后语:

曹操用计 —— 又奸又滑

曹操背时遇蒋干,胡豆背时遇稀饭 —— 倒霉透了

曹操割须 —— 以己律人

曹操打徐州 —— 报仇心切

曹操败走华容道 —— 不出所料

曹操张飞打哑谜 —— 你猜你的,我猜我的

曹操战宛城 —— 大败而逃

曹操遇蒋干 —— 误大事

曹操杀蔡瑁 —— 操之过急

曹操作事 —— 干干净净

曹操做事 —— 疑心重

曹操杀吕布 —— 悔之莫及

------------

曹操杀华佗歇后语的答案

曹操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文学家、而华佗则是历史上著名的神医,他医术精湛,为后人所敬仰。曹操杀华佗歇后语,你们知道答案吗?下面学习啦小编为你们带来答案啦,欢迎大家学习。

曹操杀华佗歇后语的答案

  曹操杀华佗歇后语

讳疾忌医

  讳疾忌医的词语解析

[释义] 讳:忌讳;疾:疾病;忌:怕。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

[语出] 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仲由喜闻过;令名无穷焉;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劝);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噫!”

[正音] 讳;不能读作“wěi”。

[辨形] 讳;不能写作“诲”。

[近义] 文过饰非

[用法] 含贬义。用来比喻不认错的人。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结构] 连动式。

[辨析] ~和“文过饰非”;都有“隐瞒自己的缺点或错误”的意思。但~偏重在“怕人批评;不肯接受帮助”;“文过饰非”偏重指寻找各种理由或借口来掩饰错误、缺点。

  讳疾忌医的成语故事

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侯。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侯 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 肤里,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侯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 ,桓侯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来夸耀自己的本领。”?

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侯,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侯不理 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侯很不高兴。?

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侯,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 重了。桓侯仍旧不理睬他。?

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侯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侯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 问扁鹊。?

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里,肌肉里,肠胃里,不论针灸或是服药,都还可以医治;病若 是到了骨髓里,那还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也无法替他医治了。” ?

五天以后,桓侯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桓侯不久就死掉了。

  讳疾忌医造句

1. 有病应该趁早医治,千万不要讳疾忌医。

2. 在工作上,讳疾忌医的人,往往会把问题弄得更严重。

3. 医生说这位病人本来有救,但因讳疾忌医,等到病情恶化后,终致药石罔效。

4. 对错误采取讳疾忌医的态度很不明智。

5. 由于蔡桓公讳疾忌医,所以病情越来越严重。

6. 是闻过则喜,勇于自我批评,还是讳疾忌医,坚持错误,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7. 对于我们自身的缺点我们要用于承认不要讳疾忌医。

8. 而若一些企业家已经意识到自己有了心理障碍,也不要讳疾忌医,相反,更应积极地配合心理医生进行。

9. 他明明犯了技术上的错误,还讳疾忌医,宁可当驼鸟,也不愿接受别人的协助。

10. 他犯了严重错误,还讳疾忌医,拒不接受同志们的帮助。

11. 这样使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愿意接近监理人员,不讳疾忌医,及时暴露出监理工程师忽视的地方,与甲方密切配合,共同提高工程质量。

12. 为求进步,遇有缺点就要改进,切莫讳疾忌医。

13. 在面对领导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能讳疾忌医的说一些敷衍的话。

14. 你今天的讳疾忌医会给你的明天带来更多的不必要的麻烦。

15. 新任的总经理要大家指出公司经营的弊端,他绝不会讳疾忌医。

16. 现在社会有个通病,那就是讳疾忌医,得过且过。

17. 讳疾忌医的人又怎么会成为一个知错就改广纳群贤的人呢。

18. 因此,讳疾忌医终究不是好办法,要根本地解决问题还得从理论的本源定义上找原因才行。

19. 如果不讳疾忌医,中国人应该敢于坦率承认,在中国文化乃至东方各国中即使能找到有关思想的闪光,也仅是与大局无补的吉光片羽。

20. 彭德怀不以为然,觉得避重就轻,讳疾忌医将铸成大错,遂以十分客气的姿态提醒毛泽东留意浮夸风滋长起来的小资产阶级狂热性。

21. 这样使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愿意接近现场管理人员,不讳疾忌医,及时暴露出现场管理人员忽视的地方,与现场管理人员密切配合,共同提高工程质量。

22. 任何犯错误的同志,只要他不讳疾忌医,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们还是欢迎他的。

23. 既然已经知道技术有缺失,就要立即改善,假如讳疾忌医,只会把问题变得更严重。

24. 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祖国建成人间乐园,但是未治好的伤痕比所谓伤痕文学更厉害更可怕,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不能讳疾忌医。

25.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长期以来迷信成文法,对其局限性及克服的必要性认识模糊,甚至讳疾忌医。

-----------

曹操杀华佗歇后语

华佗作为中国古代神医,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至今让后人景仰。一代神医死于何因一直是一个千古之谜,但在中国的歇后语中却有一则道出了华佗死因。亲爱的朋友,你知道是哪一则歇后语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以怨报德

【释义】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关于曹操杀华佗的故事

《三国演义》对此的解释可谓深入人心。在该书的第七十八回中,罗贯中详细地描写了曹操杀华佗的经过。

曹操为造建始殿,亲自挥剑砍伐跃龙祠前的梨树,得罪了梨树之神,当晚做了个噩梦,惊醒之后便得了头痛顽症,遍求良医,均不见效。

后来,华歆向曹操举荐了华佗,曹操立马差人星夜将华佗请来为他看病。华佗认为曹操头痛是因中风引起的,病根在脑袋中,不是服点汤药就能治好的,需要先饮“麻肺汤”(按: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麻沸散”,是华佗发明的一种麻醉剂),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才可能去掉病根。

多疑的曹操以为华佗是要借机杀他,为关羽报仇,于是命令左右将华佗收监拷问,致使一代神医屈死在狱中,而华佗所着的《青囊书》也因此失传。华佗本为“士人”,入仕为官才是他的人生目标,从医仅是“业余爱好”。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学而优则仕”是众多读书人的信条。华佗所生活的东汉时期,社会上读书做官的热潮已经达到顶点,公卿大多数是熟悉经术者,汉顺帝时太学生多达3万人,学儒读经成为社会风尚,而医药技术虽为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所需,但却为士大夫所轻视,医生的社会地位不高,名医弃医从政的例子很多。这种社会风尚不能不对华佗有所影响。据《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记载,华佗年少时曾经在徐州一带游学,是个“兼通数经”的读书人。徐少锦的文章认为,同当时大多数读书人一样,入仕做官也是华佗的人生目标,从医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但是,该书还记载,沛国相陈珪荐举华佗为孝廉,太尉黄琬征辟他做官,他都不去。这又是为什么呢?林振清在文章中指出,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华佗才气大,颇自负,认为陈珪、黄琬荐举的官职都不大,不肯为之。二是他已经迷恋上医学,不愿为此小官而抛弃所喜好的医学。走上从医道路后,华佗深以为耻,经常后悔,时刻等待入仕为官的机遇。《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该书的《方技传》中写道,“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一语道破了华佗走上从医道路以后的心态。在行医的过程中,华佗深深地感到医生地位的低下。他的医术是高明的,名气越来越大,前来请他看病的高官权贵越来越多。在跟这些高官权贵的接触过程中,华佗的失落感更加强烈,性格也变得乖戾了,难以与人相处,因此,范晔在《后汉书·方术列传》中毫不客气地说他“为人性恶,难得意”。在后悔和自责的同时,他在等待入仕为官的机遇的再度降临。《一家之言,何以为信?》  利用为曹操治病的机会,两度要挟,意图求取官爵。

曹操请华佗为他治疗“头风”顽症,华佗用针扎胭俞穴位,手到病除,效果很好,《三国志》对此的记载是,“佗针鬲,随手而差。”后来,随着政务和军务的日益繁忙,曹操的“头风”病加重了,于是,他想让华佗专门为他治疗“头风”病。华佗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意思是说,你的病在短期内很难彻底治好,即使长期治疗,也只能苟延岁月。曹操的病果真那么严重了吗?

据中医界人士讲,“头风”病确实比较顽固,在古代的医疗条件下,想要彻底治愈确实很困难,华佗虽为神医,也未必有治愈的良策。但若说即使“恒事攻治”,也只能苟延岁月,死期将近,就未免危言耸听了,很明显有要挟的成分在内。

在文章中,林振清认为,华佗正是想利用为曹操治病的机会,以医术为手段,要挟曹操给他官爵。曹操后来说,“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意思是说,华佗能治好这病,他为我治病,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这说明曹操当时是明白华佗的言外之意的。但是他并没有立即满足华佗的要求。于是,华佗便以收到家书,想回家小住几天为借口,请假回家,到家后又托辞妻子有病,一直不回,对曹操进行再度要挟。曹操依照汉律,以“欺骗罪”和“不从征召罪”判处华佗死刑,华佗服罪伏诛。

据《三国志》记载,华佗回家后,曹操曾经多次写信催他回来,还曾命令郡县官员将华佗遣送回来,但是华佗还是不肯回来。  曹操大怒,派人前去查看,如果华佗的妻子果真病了,就赐给四十斛小豆,并放宽期限;如果华佗说谎,就拘捕押送他回来。于是华佗就被交付许县监狱,审讯后本人认罪。荀彧替华佗向曹操求情,曹操不理,将华佗给处死了。

曹操杀华佗是不是一时意气用事呢?判处华佗死刑有法律依据吗?

曹操是当时着名的政治家,在历史上以“动以王法从事”着称。无论是理政还是治军乃至齐家、诫子,曹操都以汉律为基本准则。徐少锦在文章中指出,依照汉律的规定,华佗犯了两宗罪:一是欺骗罪,二是不从征召罪。主要是后者。汉律中有“大不敬”罪,对“亏礼废节”之犯者要处以重刑,《汉书·申屠嘉传》便载有人“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的案例。“大不敬”的具体内容较多,其中“征召不到大不敬”适用于华佗所犯之罪。

  二、关于曹操的歇后语

(一)正面:坚决果断、非常之时用非常之人、严于律己

1、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2、曹操做事——大刀阔斧。

3、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4、曹操遇关公——喜不自喜

5、曹操遇马超——割须弃袍

6、曹操割须——以己律人 (众将愿为他出生入死)

本文地址:http://zawen.tangjiataoyuan.com/536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杂七杂八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