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网络日记本:《凡人琐事》

 杂七杂八   2018-07-09 14:49   867 views 人阅读  0 条评论

年轮网络日记本:《凡人琐事》

猫咪小宝又回来啦!

折耳猫小宝(小孙女称它为小小宝)去女儿家整整一周,主要是每天给它先洗耳朵后再换药挺麻烦的,怕我们弄不来,她就接到她家去做后期治疗啦。今天把它送回来之前,再次去宠物医院复诊,结果尚未痊愈,只好再继续治疗,这位医生还好心,她愿意帮我们每天带小宝去她的医院帮我们换药(药女儿已经放到她医院里啦),这法子到很好。不过给我找来事儿干啦!还有小宝在她家可把她家大宝(小宝的亲生父亲)小宝是大宝和女儿老同学(杨永兰)家蓝猫配种生出来的第二代,因此这绝对是杂交猫,蓝猫共生了五个小崽,但唯独仅有一只是折耳猫(即现在的小宝),女儿就把这唯一一只要了回来,因为她家养的就是折耳猫,她还在网上查看了关于折耳猫的生活习性和好不好养?不看还好一看以后才知道这种猫很不好养,非常容易生各种病,而且对猫粮和副食也很挑剔,有很多东西都不吃,专吃进口贵的猫粮。如此一来,她们娘俩就把很多不必要的钱,都花在这折耳猫上啦。小折耳还没来她就向我们灌输这些知识,而且还专门拿来折耳猫的猫粮,和其它副食品,但自从来到我家后它还真乖,从不挑食,我买的五元一斤的猫粮它同样吃得很香,别样东西它几乎都吃,女儿见到还责怪我们,一再强调不能乱给小宝吃东西,尤其不能吃带咸味的东西(说将来会掉毛)。岂不知这变种的折耳猫大概是入乡随俗啦吧,完全和我们以前喂的各种猫一样,没发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唯独就是叫它“小宝”根本没任何反应?据女儿说就是因为有“中耳炎”的原因,治好了就没问题啦!关于小宝的故事还多得很呐,唯一就是它特别灵活,简直除了睡觉之外简直一分钟都不会老实闲着!在女儿家更是如此,跟它亲生父亲(折耳老猫)完全不知道尊敬长辈,吃的东西它绝对抢先吃,而且还和它老爸打架,每每都是儿子先向父亲动手厮打(有时也是闹着玩),在她家住了一星期,简直把她们母女给闹得够呛......

我们大家有个共同认识,那就是我们曾经养过很多各种猫,但从来遇到过这种这么能闹的小猫.....我们的原则“既来之则安之吧”。谁让我们都喜欢猫呢?

学一点用一点

今天跟小孙女学着向手机里装一百元合计有164元了。以后也可以用手机支付啦!哈哈又近了一步,学一点就用一点吧,免得不用有忘啦!不过还有要输入绑定手机号码?老伴忘记啦号码?银行要求本人到现场 办理!没法子只好请老伴辛苦一趟喽!暂写到此为止吧。

这位阚教授可真敢讲啊!

今天市气象台预报有暴雨!我想有大雨也好嘛,那气温一定要下降啦,我无需在房间内再穿短裤和背心啦!但暴雨不算暴,而且也不算长。儿子来电话说让我先把开水煮好,他拿来混沌等他来了就下混沌吃,这老伴一定高兴喽。正在此刻。突然跳出来我的老友“云兄”的一篇有争议的文章(大概起因是算是我的校友吧,并非给自己脸上贴金呦)我说他还真敢讲,正所谓“艺高人胆大”吧?!我可不敢苟同。但我还是把它留在日记里,看看将来会不会有什么变化?“教授治校”退回上个世纪1957年那可是无疑的“右派言论”啊!怎么办呢?没有办法,只有离开。因为文章很长,只好分两次转贴吧:

本文为对阚凯力的访谈。阚凯力,1945年生人,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曾任美太平洋贝尔公司战略技术评价部经理,中国卫星通信公司特别顾问;邮电部经济技术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银行电信政策和发展战略顾问,电信法起草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被称为“电信业的大炮”。
问:我们知道您有在国内外最好大学的教育经历,首先想请您来谈一下您个人的教育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对您个人的影响。

阚凯力:确实可以说,我一直都在中国最好的学校读书,不只是后来念了清华,又去了美国的斯坦福大学。从小学开始,我念的是北京实验二小,中学六年是北京四中,1964年考上的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后来由于文革开始,只念了一年半就中断了。我们那时候的学校,尤其是小学和中学,确实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理的渴望,我觉得这一点是素质教育最核心的价值。现在的学校教育太功利了,上小学是为什么?为了考一个比较好的中学,上中学又是为什么?为了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上大学为了什么?为了将来考研,然后出去能找到一个挣钱多的工作,或者是铁饭碗的工作。这种学习目标,本身就极端地害人,是把学习变成了一种追求功利的手段。课业负担也把学生搞得疲惫不堪,天然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乐趣从根本上被摧毁了,教育的核心就坏掉了。小孩子天生有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只要善于引导,学习本身就不会是一个负担,而是一种乐趣。每天学到了新东西,以前不懂的弄懂了,这本身就是很大的成就感。甚至有时候,上课学的东西不解渴,自然而然还会到图书馆去,或者到网上去寻求进一步的答案。我们那时候,经常要在家里做一些小实验,比如上生物课,在自己家里养几只蚕,或者观察院子里的蚂蚁;上物理课,学凸透镜的原理,就拿一个放大镜,在太阳底下聚焦,把纸点着了;学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也要自己去独立思考,为什么唯心主义是不对的?要通过读书、辩论和独立思考,自己最后想透了才能得出结论。我觉得这些才是最有价值的教育经历。后来我上了清华,当时是六年制,1966年我大二还没念完,就文化大革命了。1978年恢复招考研究生,我考了北京邮电大学。因为成绩比较好,又加试了英语,结果我成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1979年中美建交以后,我就去斯坦福读了通信技术。30多年过去了,斯坦福教给我的课程也忘得差不多了,但是留下了电信技术的基础。后来我做电信政策研究,至少在技术上谁也蒙不了我。但是更重要的,还是斯坦福的精神文化。近年来,我在学校里给学生讲,斯坦福大学给我留下了什么?课堂里的东西都忘得差不多了,但是有一些东西,却融化到了血液里面。我在斯坦福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之一,就是“经济效益是检验技术的唯一标准”。

众所周知,斯坦福大学被称为是硅谷的母校。有资料显示,硅谷大大小小公司的高管,尤其是创始人和CEO,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斯坦福毕业的。甚至像Google和雅虎这些公司,创始人在斯坦福都没毕业就出去创业了,把技术变成了现实生产力和社会经济效益。我当时由于是公派留学生,所以从出国的第一天起,就想着回到中国要干什么。那时候,因为我们是第一批公派留学生,所以教育部对外面的世界也是一点都不了解,也就没有限制我们出去学什么,想学什么都可以。我想,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当时全国才几百万部电话,有的地方一个单位都不见得有一部电话,更不要说个人家里有电话了。而在国外电话的那种普及程度,让我觉得中国在这方面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就选择了学习电信。所以,我觉得学习是为社会需求服务的。后来,我在电信领域转向了管理,又转向了电信政策和电信体制改革研究,都是服务于这种社会需求。说的大一点,这样的学习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现在我在学校里教书,所以比较了解现在的学生怎么想。现在的学生主要考虑的不是社会需求,而是哪个行业挣钱多或者是有铁饭碗。这是从个人功利的角度出发去学习,而不是真正地理解和满足社会的需求,这也导致他们学东西特别死,知识面特别窄,根本没办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问:今天中国学生的共性问题也一定就是教育系统的问题,您觉得中国的教育有什么系统性问题?

我在2000年从电信研究院调到北京邮电大学,成为经济管理学院的第一任院长。上任之后,我们就发生了非常大的争论,在学校到底谁为谁服务?是老师为学生服务,还是学生为老师服务?以现在中国大学里的普遍情况来看,不仅是学生为老师服务,即使念到了研究生,学生也还是在为老师打工!教授搞到了项目,挣到钱就进自己腰包了,然后把任务分配出去,让学生给自己做项目。有的教授自己开公司,研究生到教授的公司去上班,甚至还要打卡。有的教授自己没拿到项目,也没办公司,那怎么办?让学生去公司兼职,把学生给“出租”了。公司一个月给教授四五千,而学生只拿到四五百,变成包身工了。

很明显,这些老师就是在赚学生的钱,难怪很多研究生都在背后把自己的教授称为“老板”。这些现象在中国1949年以前的大学,甚至80年代以前的大学都是闻所未闻的。这个社会的腐败、学术的腐败和大学的腐败,简直是一塌糊涂、岂有此理!不是说学生不能在学习之余工作赚钱,而是说学生赚了钱归教授,这在西方绝对是非法的,不可理喻的。但是在我国已经成了普遍现象,甚至教育部都出了规定,每个教授带研究生,要给学校交钱。理由是什么呢?因为学生帮教授赚钱了,所以教授从学生身上赚到的钱,要分一部分交给学校——这就是教育部的规定,带一个研究生一年要交几千块。这种教育部的规定,不就是和珅规定的“养廉银”吗?贪官污吏在地方上搜刮百姓,朝廷不但管不了,而且要交给朝廷一部分。这就是说,你如果不去当贪官污吏,连这个给朝廷的养廉银都交不起,实在是浑蛋逻辑。

1949年以前,我们的老清华、老北大,或者西南联大,教授和学生的关系真是情同父子。老师就是盼着学生成才,遇到特别贫困的学生,教授会拿出自己的薪水来贴补学生。那可真是精心培育,现在却是赤裸裸的金钱利益关系。或者说,学生在教授这里打工几年,给教授赚够了钱,才给你毕业,这就是一种官方合法的卖学历。当然,还有很多非法的卖学历。全中国有多少“在职博士”?很多是国企老总、高管。私企老板要不要学历无所谓,但是体制内的人不行,升官要看你的学历。有几个高官不是博士,但是你看他们又有几个人来上过课?他们的博士怎么来的?无非是拿钱买的,而且是拿国家的钱买的。他们以国企或政府部门的名义,给教授一个几十万、上百万的项目,做不做得出来无所谓,这是辛苦费嘛!钱归教授,找点儿发票凑一凑就报销出来了。这样,教授就让其他的学生替这些人上课、考试、写论文,或者干脆“外包”出去。现在已经有了一个专门的产业链,就是论文代写。价格也不贵,几千块钱一份,还有信誉保证,不通过不收钱。美国一年才出三万多博士,中国现在一年就出五六万博士,世界第一。这不是活见鬼嘛?十个有九个是假的!合法的腐败和灰色的腐败,做的全都是卖文凭的生意,这就是中国。整个大学教育,乃至研究生的硕士、博士教育就是这个样子。

问:那么您个人在学校里这么多年,有没有对中国的教育改革,有过一些什么样的期待?

凯力:难呀!大学是什么?“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也。”2000年到北邮经管院作院长,当时也是满腔雄心壮志。在我们院的成立大会上,我讲话的题目就是“为建立中国的斯坦福大学而奋斗”。我说,清华号称是中国的麻省理工,北大号称是中国的哈佛,我们北邮要为成为中国的斯坦福而奋斗。结果没过两个月,我就不敢再提这事儿了。
未完,待续!

我当时做院长,开始还在院里讨论“到底是学生为老师服务,还是老师为学生服务”,后来也讨论不下去了。这就像我们从80年代就开始讨论官员是不是要公布个人财产。道理是明摆着的,但是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也没有什么结果。现行体制下,那些既得利益集团是很难触动的,它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坚固的体制结构了。

南方科大的校长朱清时说过,中国大学要改革,第一就是要去行政化,第二就是要实现大学自治,教授治校。现在的体制不行,校长都是上面指派下来的。转业来个什么政工干部,没地方安置了,就在学校里面添个副校长,然后他就等着混到退休了。按照我国的《高教法》,大学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是什么意思?我的评论就是:领导的不负责,负责的不领导。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个校长是负得了这个责,还是负不了这个责?

我同意朱清时的看法,去行政化,教授治校。邓小平搞农村体制改革,包产到户,说穿了就是一句话:“相信农民会种地。”一样的道理,政府要相信教授会教书,而不是靠教育部的官员、中央的官员来指挥。因此,我们的大学教育改革必须沿着去行政化、大学自治和教授治校这条路走下去,才有希望。
在我们的大学既然主要是公立大学,那么政府就有出钱的义务。为什么?因为办大学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这是政府的责任。但是,政府无权干预学校内部从行政到学术的各种事务,连北洋军阀时代都如此。改革开放以来,有人喊出了教育产业化的口号。但是,全世界有靠教育赚钱的吗?教育本身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为目标。西方的名牌大学,即使很多私立学校,也绝对没有给股东分红的事。私立大学的董事会,都是聘请的社会名流,能够代表公共利益,由他们来决定我们的办学方针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够最好地服务社会。

在中国大学变成了一个赚钱的系统,学校领导都是官,分什么副部级的、局级的。这样下来,中国的大学就是两个字的目标:一个是权、一个是钱。钱学森的“世纪之问”是:“为什么中国的大学里培养不出大师?”靠这样的大学培养什么大师,简直是扯淡。我们的大学已经变成了养猪场,养猪卖钱,完全失去了大学的精神。

得到老伴的夸奖!

昨天听到一段“贝多芬的小纸条”我很受启发故事,我把它转帖过来啦,而且我还模仿着做了:故事是这样的——贝多芬出生在一个音乐之家,他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酗酒成性的父亲为了把贝多芬培养成莫扎特式的神童,强迫他长时间练习键盘乐器,甚至半夜喝完酒也要拖他起来练琴。因为平时练琴时略微犯困,就会被父亲责打,贝多芬渐渐变得焦虑,唯恐浪费时间,长期处于一種紧张的状态。就算后来艺术创作越来越辉煌时,他也不能克服这样的心理障碍。贝多芬有个女邻居,因为丈夫长期在外地工作,她要独自在家抚养6个年幼的孩子,每天要应付的事情非常多,她却从来没有过焦头烂额的模样,尽管每天行色匆匆,从早到晚地忙碌,她的脸上却总是挂着淡淡的笑容。有一次,贝多芬看到女邻居趴在窗台上,在一张纸条上写字,他好奇地走过去看,只见上面有许多小字:今天要做的事情:1.准备7份面包和牛奶。2.缝补窗帘。3.洗所有的衣服。4.给两个儿子准备郊游带的东西。5.玛丽的裙子被树枝划破,给她补上一朵花……一张小小的纸条上,竟然列出了二十多条需要做的事情。贝多芬忍不住问道:“要做的事情这么多,难道你不会焦虑吗?”女邻居笑着说:“我喜欢把要做的事情都写出来,先从最重要的事情开始做,完成一件就划去一件,这样从早到晚做事都不会慌乱,而且心中会有一种成就感,偶然还可以抽出一点儿时间晒晒太阳,喝一杯咖啡,自然不会焦虑啊。”

从这位邻居身上,贝多芬忽然意识到管理时间的重要性,他从此也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天一定把要做的事情写下来,按照轻重缓急去处理。不管事情多么杂乱,做到心中有数就不会慌乱,成为管理时间的达人,让这位音乐

大师受用一生,从此创作出了更多辉煌的作品,为人类留下了无价的音乐宝藏。

我今天进城办事,也先写了一个小纸条:上面列举了七个小项目:“一,给老伴手表换电池。二,买韭菜馅包子(五个)三,买刘老四烤鸡店的鸡腿和卤豆腐干。四,给老伴和我自己买汗背心(跑了五六家才买到)五,买治肤发痒的药(皮专家)(27元一盒)。六,买大蒜两种(中国大蒜、独头蒜)七,去贵阳银行我的一个存折上有一千多元,打算把它一部分存到手机上,以后到“美团外卖”订餐,就可以自己办了,省的每次都是小孙女又出钱又出力。遗憾的是存折不能办理,一定要用卡才行?我的课上只有六十多元,结果没办成!因此最后我这七件事都办成了,而且还买到了减价的胡柚(原来买三原多现在只卖两元啦)。

回到家老伴见到我给她买的新背心,又便意又好,加上我的背心一共四件才花了40元钱!老伴夸我会买东西......

易中天:守住底线,不唱高调

今天我陪老伴下楼去活动是最早的一天,也就是早八点吧!先坐在13栋楼前长凳上,我给她读报纸和手机上的新闻,后来她提出要走啦,我只好遵命!在七栋楼下活动室,她等我做完我的运动项目(慢步器、太极云手),就回家啦。晚饭是女儿从单位上打来红烧鱼、洋葱炒肉丝,加上我卖的豇豆(凉拌)还有儿子送来的菜,三个人吃完晚饭就开始忙整理老板房间的大立柜(下午我和老伴已经整理了一些啦)最后还是女儿给收尾!其中最大的收获是我把老伴的手表(在香港百老汇花六百元买的)找到啦!她已经有一年来的没找到啦,这次找到我该给他换电池啦。但晚上又出现了一个问题,我昨天在药店买的“保丽净”(36元24颗)居然今天找不到啦!唉不承认我也有老年迟到症的早期(2013年贵医大出院证明上写的),出了一身汗也没找到。今天晚上铺上了老伴花六百元买的凉席,我为了先体验一下搬到她的房间和老伴同塌而眠啦!也为了让她睡得安稳一点,别老是半夜起来到客厅里折腾!看看效果吧?

今天读到《易中天:我对未来中国的希望,就是八个字!》我对易中天在目前教授中,认为还是有些威望!正如同小崔一样,但我并非是他们的粉丝啊!我闲话少说,把他的“八个字”的文章转帖在下面:香港爆料 4天前你问当下中国缺什么?我看最缺底线。这很可怕。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一个社会,没了底线,就什么都会发生。

比方说,腐败变质的食品,也敢卖;还没咽气的病人,也敢埋;自己喝得五迷三道,那车也敢开;明明里面住着人,那房也敢拆。还有“共和国脊梁”这样的桂冠,也敢戴,全不管那奖多么野鸡,多么山寨。

于是冲突迭起,于是舆论哗然。不是“当惊世界殊”,是“世界当惊殊”——怎么会有这种事?怎么会这样?

奇怪并不奇怪,不奇怪才怪,因为突破的都是底线。

比如“恻隐之心”,比如“敬畏之心”,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比如“杀人偿命,借债还钱”,这些原本都是常识,却被丢到九霄云外。被严令禁止的“毒奶粉”,自然会重现江湖。

可见,底线是最重要的。没有了底线,企业就会弄虚作假,学者就会指鹿为马,裁判就会大吹黑哨,官员就会贪赃枉法,警察就会刑讯逼供,法院就会草菅人命。从这个角度说,底线就是生命线。

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自己才能生存;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不侵犯别人的利益,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其中,通过立法程序明文规定下来的,是“法律底线”;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大家都共同遵守
的,是“道德底线”;各行各业必须坚守的原则,比如商家不卖假货,会计不做假账,医生不开假药,是“行业底线”和“职业底线”。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底线却不能旦夕缺失。因为底线是基础,是根本,是不能再退的最后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盘崩溃。中国人从来就有底线。做生意,明码实价,童叟无欺;做学问,言之有据,持之有故;做官,不夺民财,不伤无辜;做人,不卖朋友,不丧天良。正是靠着底线的坚守,中华民族虽历尽苦难,中华文明却得以延续。

要想守住底线,必须不唱高调。因为那些“道德高标”比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甚至是大多数人做不到的。做不到,又必须做,就只好做假。道德做假一开头,其他的造假就挡不住。假烟、假酒、假合同、假学历,就都来了。当下中国缺底线,这是重要原因。或者说,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我对未来中国的希望,就是八个字——守住底线,不唱高调。如果您有什么看法请文章底部留言指正!

禅师的话不可信

天气是一天更比一天热啊!可股市的温度却在天天降低?当然也有热点,那就是四年一次的世界足球赛!我虽然也关心,但比起我的老友还差点事儿,因为他给我发来一个段子,我却觉得并不可笑,也并不同意此说法!我想在我有生之年,还能看到中国足球的希望。另外我省还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梵净山申遗成功!因此我省除了荔波、赤水、施秉三个之外,又多了一个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得了此称号之后或许门票价格会不会增加呢?但我也绝对不会再去啦,到上面浓雾弥漫什么也看不清,连照相都要请专门照相的师傅和高级相机才,那次还是姨妹夫出的钱照了两张。

今天,上午老伴身体欠佳,躲在家里看电视。下午还是下楼活动了一下,也是迫于要给儿女们汇报一下,照片发到他们的微信里就看到啦。我给一只大黄猫照了几张相,我轻轻抚摸它,它还很顺从。回到家看完了“天下粮田”(40集),歌功颂德清官和乾隆盛世!曾记得文革时期这种电视剧绝对不许播放!但我看这电视剧应当给个赞!

今天下午老伴又买了凉席和蚕丝被(这次五百元)她说个儿女们去用,我怕他们会不会喜欢呢?最后我还是把禅师的“段子”转贴下来:中国足球主教练高洪波去庙里问禅师几时能进世界杯,禅师抓来一只鸡,用绳子拴住一只鸡腿,然后放开让鸡走,鸡刚走一步,禅师就拽一下绳子把鸡摔倒,鸡挣扎着站起来,刚一走,禅师又把鸡拽倒,一共拽了八次才停手,最后冲高洪波点头微笑不语。高洪波仿佛恍然大悟,对禅师说:大师,您的意思我明白了,是让我们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百折不挠,对吗?禅师却遗憾地摇了揺头说:我的意思是你们拉鸡八倒吧。阿弥陀佛。

补上秦伯益院士的五句话

今天老伴准许我进城去办事儿啦!先去建行取“房补”的存款(每月有一千多呐,老伴比我少点),可别提啦这家建行我确实它他有点意见?由于理财营业员不负责任,使得我老伴伍万元存款损失惨重!!今天又是十几个人等候居然四个营业窗口只开一个?营业厅的五六台所谓的自动办理存取款机,几乎是无人会用,还有一位大姐在指导客户操作,我虽然想学,可她见我拿的有排队号,就让我去排队去!简直岂有此理?后来我只好等了半个多小时还录不到我,我见又来个小姑娘帮我取了钱,原来要用两台机子操作才拿的到钱!唉太麻烦,我也不学啦!

第二件事是给猫买猫粮的副食品(每包比在超市买可以节省一块三毛钱),后又买了三包鱼食。最后用老伴医保卡在两家药店买了四种药(含有保丽净)。最主要的是在新装修好的苹果手机售后店,我学到了两样操作方法!十分高兴啊!最后在离我们最近的超市花了近六十元,买了不少食品,其中有一样得到老伴的欢欣!其实就是八块多钱的小麻花。唉天气太热不多写啦。只好先把昨天的欠账补齐啦:

我个人是一位普通企业退休老人,不是老年学研究工作者,也没有对老年人问题作过调查研究,只是偶尔与一些老年同事谈谈老龄问题,逐渐感到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差别较大,这种差别对老年生活质量的影响很明显。

01什么年龄干什么事

人生有不同年龄阶段,青年时是女儿,中年时做妈妈,老年后当奶奶,晚年就成了太婆。在工作中,也同样有相应的角色转换。如体育界,青年时是运动员,中年时做教练,老年后当裁判,晚年就成为观众了。

这就叫什么年龄干什么事。当龄时应恪尽职守,干得有声有色。过了这个阶段,就应调整心态,进入新情况,无怨无悔。

如果做女儿时不好好学习、积极向上,就难以成才;做妈妈时如果不下抚儿女,上敬公婆,家庭就难以和美;做奶奶、太婆时如果还要事必躬亲,不肯超脱,势必自寻烦恼,难求和睦。

人难有自知之明,常见的现象是,当龄时不抓紧工作,总觉得来日方长,结果蹉跎岁月,过龄后却恋栈不去,空憾壮志未酬。在这方面,应该提倡有点超前意识,提前作好年龄段转换期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只有及早明白这些自然规律,才能在晚年活得自由自在。

就我个人而言,我曾回顾一生说:30而立,我未立;40而不惑,我常惑;50而知天命,我知而不多;60而耳顺,我有进步,但不够;70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点,我倒提前做到了。

现在,我可以自由地选择我想做的事,不为稻粱谋,不作名利求,择善而从,量力而行。

02老年生活质量,贵在心态

《朱子格言》上有两句话:“家门和顺,虽饔餮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饔餮”指早饭和晚饭,“国课”指向国家纳税。我们就是要追求这种境界。

现实社会中,常有社会地位很高,经济情况很好而晚年生活不愉快的,也有很普通的百姓,经济条件一般,但活得很愉快的。他们的差别在于心态,在于会不会安排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不勉强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

03过于自苦不必要

我们这一代人在长期的革命历炼中养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只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今天的老年人也不必过于自苦。

我们总说:“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外国人则认为“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休息”。中国传统观念是省吃俭用,为儿为女,外国人的观念则认为赚钱是为了花钱,儿女18岁以后自立,各过各的日子,平安无事。看来我们有些观念是应该有所调整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不必太为他们担心。

我现在收入的大部用在旅游和买书上。有些节余,也量力做些社会公益事情。我给孩子们留下了江南古镇上常见的一付副联:“世上数百年老家,全在积德;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04分外之物不需要

我在普陀山法雨寺看到佛教学校墙报上有一则佛教故事。

二小僧与众僧友一起坐地修炼,忽儿来了一桃贩,乙僧与他僧起立观看,甲僧端坐不动。俄顷又来一枣贩,乙僧等又起立观看,如是者三。最后甲僧修成正果,乙僧等一事无成。

乙问甲,在外界诱惑面前你为什么能坐得住?甲答,我们本来都没有想在修炼时吃桃或枣等什物,它们来了,我并没有觉得需要它们。我和你的差别只在于我在这些份外东西面前能够说:“我不需要”。

好一个“我不需要!”人心的不平,往往在于不论需要不需要,人家有了,就想要。学会说“我不需要”,就可以摆脱很多烦恼。尤其是老年人,还是应该提倡不慕荣利,不相攀比,发挥个性,“自己过得好,就是好”。

05人走茶凉不奇怪

有些老年人常留恋过去“过五关,斩六将”时的辉煌,叹惜当下空怀壮志,力不从心。我看大可不必。

什么年龄干什么事,当干时全力以赴,废寝忘食,义无反顾;不当干时全身而退,戛然而止,飘然而去。不要当干时懒散拖沓,不当干时又百般留恋。

有些老年人常沉湎于过去前呼后拥,迎来送往的热闹场景,叹惜现在门庭冷落,寂寞空灵,“人一走,茶就凉”。甚至埋怨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真有说不完的苦恼。我看也大可不必。

人走了,茶自然会凉,不仅会凉,而且茶水还应倒掉,因为茶杯还有它用。能根据情况变化,作出合乎自身特点的安排,以提高自己老龄期的生活质量,这才是生活中的强者。
5+1
养老,根本还是靠自己

前几年,看到一本书《养老,你指望谁?》书中列举了现在社会上多种养老方式,如老伴、新伴、子女、亲属、保姆、组织、社会等等。分析的结果,根本的还是要靠自己。

靠自己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养老方式,然后创造好条件,磨合好关系,使晚年生活和谐美满。即使生活已不能自理,甚至是临终时期,养老方式也是要靠自己在脑子清楚时作好安排。

有些人在位时叱咤风云、志满意得,退休后立即精神萎靡、牢骚满腹,根本原因就在于不了解老年生活的特点,没有及早为老年生活作好准备。相反,有的老人活得明白,及早作好准备,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仍能活得舒坦,活得潇洒,活得有尊严。

鉴于此,我为自己作了一个倒计时的行动安排。大致是70岁不出国,80岁不出游,85岁不出京,90岁不出院,95岁不出门,100岁不下床,请求安乐死。当然,这是满打满算的如意算盘,实际过程会因时调整。如不能到底,就随时中止,只求生活质量好就可以了。为此,72岁的时候业务上交了班,进入最后一次人生角色转换。

我通过30多年藏书,已存有5000多册文史书籍。坐拥书城,纵目古今,乐在其中。我近10年来坚持自费独游,踏遍祖国名山大川,访寻历代人文胜迹。

大概还没有人像我这样在中国游览了那么多的名胜古迹。中国有世界遗产41个,国家遗产30个,世界地质公园24个,历史文化名城110个,国家重点风景区187个,我都游遍了。
5+2
笑对归宿

死亡既然是最后的归宿,生命的必然,自然也就没有必要过多地害怕了。一切顺其自然,交给“命运”就是了。

我参观过英国圣·克里斯朵夫临终关怀医院,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所临终关怀医院,已有100多年历史。那里的病人大多时间在活动室里看书、打毛衣、玩牌、祷告、唱诗、看电视。每周有志愿者来陪他们聊天。医生却对我说,这里的大多数人生命大约只剩一个月左右——临终前一个月他们还可以无痛苦地享受人生。

我惊叹西方发达国家人文关怀的进步,我也坚信中国不久也能达到这个水平。

我已经向家人和学生交待,将来我走时,不必开追悼会,因为我不喜欢那种里面哭哭啼啼,外面嘻嘻哈哈的尴尬场景。到时如果无法推辞,非要安排一个遗体告别仪式的话,也不必奏什么哀乐,而要播放一段舒曼的《梦幻曲》或萨克斯管演奏的《Goinghome》,并告诉大家,我走得很愉快,很舒坦,因为我曾是一个长寿而快乐的老头儿,我充分享受了人生,我知足了!

说得太好了!和所有老年朋友共读!我为秦伯益院士点赞!

秦院士退休生活总结了五句话

昨日深夜老伴又犯毛病,半夜开着房间过道的灯,独一人坐在客厅沙发上“呆坐”?我劝她回房间躺在床上睡觉,别胡思乱想!当我凌晨四点钟起来时她已然回到她的房间睡下啦。可我却一直翻来覆去睡不着?我先不敢开收音机怕影响老伴,我以往总有个毛病,夜间只要一醒来,就很难再入睡,因此常常以听收音机为伴,幸好收音机都有定时自动关闭功能,是它催促我该睡觉啦。但近来有“小宝”(折耳猫)和小黑总要打打闹闹,使我不得安宁,今天女儿给它洗了澡又去第二次打防疫针(一次一百多,这次又发现它耳朵有病,有多花了一百多开药治病,因为每天要换药怕我们弄不了,因此他们又把它带到她家去了,等耳朵好了再送回来。对我们来说倒是轻松啦,可“小黑”不见啦“小宝”到处叫个不停要找小宝(大概它误认为是它自己生的儿子吧?)因为昨天女儿她们走后,我们发现小宝不见啦!?我到处找,到处叫喊小宝小宝,可老猫小黑居然一点不着急它也不找小宝,因为它肯定知道小宝还在家里,并没遛出去,果然经过很长时间以后,小宝才睡眼惺忪的不知从那里爬出来?它没出来之前,我们还真以为小宝跑丢了呢?

今天中午,女儿给我们买来广味园的炒面(33元还带一碗汤),老伴对广味炒面还颇有兴趣,久吃不厌!厨房的下水道,本来我自己可以把它修通的,可最近两次女儿她们只相信用一种叫什么的疏通管道药水,说倒进堵塞的管道24小时后就保证能通?唉!这当然轻便省事喽可多费钱啊!女儿振振有词的对我说,她们食堂管道一堵都是这样办法解决!但我并不欣赏这法子。

今天我又收集了一篇好资料是在【新老人】百万中老年微信乐园里的文章:全国老龄办召开的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4亿人,占总人口17.3%。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生活中出现了各种问题。

作为普通的老年人,如何拥有高质量的老年生活呢?时年86岁的我国药理、毒理学领域成绩斐然的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少将、院长、旅行家秦伯益院士的亲身经历和感悟,相信能给大家很多启示!

秦老是我国唯一一位退休的两院院士,他的退休生活丰富多彩,令人羡慕。他说,老年生活是一个人一辈子的积累在最后阶段的体现。无论什么时候,人要有自己的兴趣、追求,可大可小。“否则心如死灰,就会日薄西山。”更难能可贵的是,秦老用“清楚、通畅、不高、
大”八字来概括自己的健康状况,即头脑清楚、呼吸和两便通畅、血压血脂血糖不高、心肝脾前列腺不大。他一辈子没住过一天医院。问他有什么养生秘诀吗?他说,没什么秘诀,关键就是“顺其自然”四个字,该吃饭吃饭,该睡觉就睡觉,想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发表意见。要相
信科学,而不要相信吃绿豆这些伪科学。下面,我们请秦伯益院士以他自身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经历总结了5句话,送给微信圈的每一位新老人,希望能给老年人带来一些启示。
因为原文很长,至于那五句话嘛,我就留到明天再转帖吧.....

品读林语堂先生总结的12句话

今天又到了星期六。按我们的老观念算是周末!可现如今周五又变成周末了,不习惯可慢慢习惯吧,昨天晚上看到一篇《我想颓废》的日记,一开头就写到:曾经也对生活充满向往,曾经也对工作充满热情,可如今的我,却梦想着颓废。我不禁要问为啥呢?怎么会“人生才步入四十,心态却感觉已经达到六十,少了一股子劲,一股子朝气蓬勃的劲,似乎了连挣扎一下的念头都懒得动,就这么混吃等死,还嫌弃老的太慢,不能早早的寿终正寝。不知道怎么就成了这样呢?茫然的不知所措……”我在留言中曾写到: 年轻的网友您好:杭州灵隐寺有副对联:上联是,人生哪能多如意;下联是,万事只求半称心!愿我们共勉!我的本意正如另一位网友所写:可比我写的鲜明有力,故而,我特意将林语堂先生对于对联的详解(通俗易懂)逐字逐句抄录下来在下面:
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机缘,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半亲半爱半苦乐,半俗半禅半随缘;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啊!总之一句话:半称心不是无奈和消极,而是一种豁达和智慧。望您得闲的时候,仔细阅读这几句至理名言!

今天儿子知道他老妈喜欢吃那家馄饨,特意开车从乌当区经云岩区到南明区(博爱路那一家馄饨大王小店)吃馄饨,没吃完带回来一点老伴晚上吃啦。然后接我女儿一起到他欣歆园(我们曾住八九年之久的老房子)让我女儿牵她老妈在小溪边上,活动活动(固定走四圈)但老伴偷工减料只走了一半!我借机去看看他所在我们院子里搭建的新房,上下两间是钢木结构,估计没少花钱吧?儿大不由爷嘛,我也不去管啦,管他也不会听啊!我只说他一句:“千万不要以邻为壑”啊.....

本文地址:http://zawen.tangjiataoyuan.com/46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杂七杂八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NEXT:已经是最新一篇了

 发表评论


表情